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李锦轩:从深附到北大,人生不设限

“考上北大其实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回望从深大附中到北大燕园的每一步,李锦轩还是那么自信又笃定。

自6年多前与深大附中结缘,看似遥远的北京大学就是他的第一目标。如今顺利上岸北大法学院已近一年,李锦轩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少年心事当拿云,扶摇直上九万里!

遥想当年,在年仅11岁的李锦轩眼里,作为本土一流大学附中,同时也是深圳历史最悠久、学科最齐全高校的附属中学,“深大附中是一所很有底蕴、得天独厚的名校。”

在小升初阶段,他如愿来到深大附中初中部就读。可是,寄宿制严格的管理模式、全新陌生的校园环境,这一切都让李锦轩无所适从。这时,“及时雨”班主任陶畅老师总能第一时间发现他的茫然和低落,耐心引导,鼓励他不断超越自我。

所幸,这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并没有让陶老师失望,初中三年,李锦轩不仅是将班级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的“靠谱班长”,也是老师眼中“稳坐前三名”的全能学霸。

当被问到为什么高中再次选择了深大附中,“感恩和信任。”李锦轩很干脆地给出了答案。 “深大附中相当于是我的第二个家。”此外,深大附中多年来打造的初高中一体化育人模式,也让他的初高中衔接榫卯相契、顺其自然。

在这里,一草一木皆风景,一书一物润无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各成乃器”的办学理念,更是让李锦轩如鱼得水,从锋芒毕露到内敛成稳,再到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拿云学子,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目标——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易,追梦难。李锦轩清楚,要想达成远大的目标,必须敢于挑战自己目前做不到的事,要坚信“现在看来似乎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必能够达成”。

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他的耳边仿佛又会回想起那篇因《沁园春·长沙》有感而发的国旗下演讲,“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鼓舞着李锦轩心怀使命、肩负担当,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时刻准备为伟大祖国铺路架桥、添砖加瓦。


回想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李锦轩如数家珍。

班主任宋晓頔老师,这位学生眼里的“活地图”,解题时总有股“指点江山的气势”。她的地理课堂总能从考点切入,设置大量的真实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

“同学们,你们对数学学习有没有信心?大声告诉我!”“有!”数学老师高洁在课前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瞬间就能点燃全班的士气。课后也是兢兢业业,不管什么时候遇到求教的同学,高老师都会耐心为大家答疑解惑。

还有“挑战牛顿定律”的弹簧弹珠,“科技与狠活”并存的化学试剂......李锦轩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接受者,课堂上和拿云名师并肩前行,课后和同学好友共话成长,深大附中的每一天都精彩万分!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李锦轩的高三,那就是忙碌、充实、纯粹,“每天唯一的目标就是把课听好。”李锦轩感慨万千,“为了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学习,那段时间甚至没有好好吃过一顿晚饭,都是匆忙啃几口面包。”但他却甘之如饴,因为在他看来,在最宝贵的青葱岁月能够为了理想而努力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无数次,挑灯夜浓,满桌的试卷,堆叠的书本,在熄灯前最后一刻才从教室冲回宿舍。终于,“平芜尽处是春山”,李锦轩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热辣滚烫。


热衷于记录燕园风物的李锦轩

拍摄于北大未名湖畔、博雅塔前


但对他来说,所获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与其沉湎在过去的荣誉里,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当下。

“社会天平如何维稳?公正的砝码如何权衡?”李锦轩坦言这正是他选择法学的目的所在,“维护国家秩序,捍卫人的尊严,成为守护正义的英雄,这也算是回应了我的初衷。”

李锦轩从未停下步伐,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依旧勇敢地迈出了追梦的每一步。或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好们以逻辑推演规律,以感性关怀热点时事,商讨如何辩护或是定罪才能给社会正向的反馈;或是沉浸在图书馆浩如烟淼的文书中,将国内国际,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融会贯通,从更宏大的视角去探索法学,寻找那道正善之光。


又一个拔剑出鞘的六月即将到来,作为上岸北大的“过来人”,李锦轩为学弟学妹们送上了一份详细的“登顶秘籍”:


1

要自信,告诉自己“你能行”,不能自己给自己设限;


2

始终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学习;


3

不能轻易放弃难题,更不能轻易放过自己;


4

效率很重要,做事就专心致志去做,要玩就痛痛快快去玩;


5

减少无用社交,不要过度沉迷短暂的快乐。


即便毕业了,李锦轩的灵魂深处仍有“世界很大,深附是家”的浓浓眷恋。未来,他将继续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信心,“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恒心,续写拿云精神,展现拿云风采,走向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