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研”而有思,“学”而有获

  10月15日上午,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天气宜人。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深圳一所富有科技创新的大学——深圳大学,开展“畅游深大·筑梦青春”研学活动。深圳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的校园十分美丽,景色美不胜收,到处树影婆娑,一座座教学楼耸立在树丛中,给人一种古代园林的感觉,各种景物与树与花草浑然一体,给人一种放松之感。

 

新能源小课堂

 

  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A5报告厅,听取一节生动有趣的“新能源”题材的课堂,了解当代世界的环境及能源现状。在这里,同学们通过张教授的讲解,了解了双碳目标。所谓“双炭目标”,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力争将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同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同学们来到了“深大小花园”参观南山区共建花园项目,花园里可见许多蓬勃而有生命力的花草,正如同学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接着同学们又来到了检测中心参观了许多高端研究设备。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看到了设备将样品放大10万倍后的样子。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分子检测仪是如何检测分子的。核磁共振设备不仅能用于医疗检测,还可以用来科学研究,观测分子形态。王诗妍同学感慨道:“这大大拓宽了我的知识储备量,让我近一步认识到科学的力量。”

 

 

海洋科学展览馆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海洋科学展览馆,该展览馆是由倪嘉院士和张小云、张维德教授无私捐助的。海洋科学展览馆将同学们带入了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的贝壳海洋,让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

 

 

 

生物与化学实验室

 

  第三站,同学们来到了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由“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专业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食品科学专业实验室”、“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 “邵逸夫仪检中心”和“创新实验室”组成,除承担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化学、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实验外,还承担着医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公共基础化学实验,以及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各类创新性实验,同学们来到这里更是大开眼界,心里也不免对化学这个陌生的科目产生了无限的憧憬。


 

  同学们聆听了化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的讲座,感受到了博士的慷慨激昂。他讲述了有关能源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化学原理简洁地表达了出来。从他的发言中,大家了解了现在各种能源的应用与消耗,以及人类所面对的环境方面的困难。那些惊人的数字和博士抑扬顿挫的讲解令大家震惊不已——原来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如果像这样一直不控制消耗能源、污染环境,几个世纪后地球就会变成一个灰暗、荒芜、没有生灵的死亡星球。

 

  本次行程,同学们重点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室,分别是生物和化学两个实验室。实验室里的环境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同学们拉开手边的抽屉,看到了许多实验器皿,它们晶莹透明,反射着科学知识的光辉。走进化学实验室就像走进了一个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神奇世界。在实验室,同学们对各种能源的构成与使用中的利与弊有了初步的认知,了解了中国有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计划。在老师精彩的讲解下,同学们还参观了学校的生物实验室,那一台台巨大独特的机器让人印象深刻,那生动清晰的讲解直击心灵。老师在讲解的电子显微镜时分别展示了几万倍下的菌类与碳纳米管,那清晰的画面让大家了解到纳米之微与地球生物之奇,同时,点线面三种扫描体也让大家直观看出各个元素在其中的分布。最后,同学们了解到,在化石能源将近枯竭的当今,人类最重视的科学研究主题就是新能源技术,以期许人类更长久的发展。

 

 

  此外,同学们还了解到:煤炭,是世界上含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学燃料,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煤炭在生活中应用的地方很多,如火力发电、烧煤取暖等。石油,是一种粘稠,深褐色的液体,主要由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成。被开来的石油88%都是作燃料,其余12%作为化工业原料。以上两种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一加仑的石油需亿万年前近128吨的原生植物。如果人类不珍惜,那些不可再生能源很快就会枯竭。人类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研发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可以取之不尽,节能环保。于是,一个个环保的新事物出现在了生活中,如:纯电公交车、新能源汽年、共享单年、太阳电板…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为地球家园,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行动。

 

 

 

  通过这次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同学们总结了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的环保措施:

1、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或自行车,低碳环保;

2、若平时时间紧迫,可以买一辆新能源汽车或电动摩托车;

3、节约用电,用水;

4、若看到有同学浪费资源,因及时提醒。

 

 

  浓厚的学风以及优良的环境让深圳大学变得闪闪发光。在这里,每个人都散发着青春靓丽的气息,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吸引大家为之奋斗。

 

 

最后一站,大家一起来到采葛学生食堂,吃了深圳大学的“八珍玉食”后,更是个个春风拂面,对深圳大学的向往与喜爱又增加了几分。

 

 

 

 

 

研学有感

 

 

 

  一次次的出游,都会伴随着认识与收获。这次我们班有幸能够参加深圳大学的研学活动,坐上大巴车,我内心十分激动。到了目的地——深圳大学。我看到了学校的建筑,冷色的基调,让人感到这里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地方。

 

  首先,我们先听了杨博士的讲座,真是令我感慨万千!虽然离屏幕很远,但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博士的慷慨激昂。他与我们讲述了有关能源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博士的讲解深入浅出,将复杂的化学原理浅显易懂地表达了出来。从他的言语措辞之中,我了解了现在各种能源的应用与消耗,以及人类所面对的环境方面的困难。那些惊人的数字和博士抑扬顿挫的讲解令我震惊不已,原来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中国已嫣然成为全球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如果就像这样一直不控制消耗能源、污染环境,几个世纪后地球就会变成一个灰暗、荒芜、没有生灵的死亡星球。


  我深受触动,自己虽常常见到呼吁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宣传,但在听到这么详细、真实的讲解介绍后还是揪心极了,以后可要更加注意爱护环境。

 

 

  听完讲座,我们主要参观了深大的硬件设施,譬如化学工作实验室、海洋生物博物馆、生物显微镜馆等。

 

  在实验室,我听着老师的讲解,望向四周,有一台台电脑,一排排陈列架,都那么整齐、严肃。再拉开手边的抽屉,我看到了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实验器皿,它们晶莹透明,反射着科学知识的光辉。



  我们还参观了海洋生物的展览,我看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鱼类、贝类,大自然真神奇!它们有些颜色鲜艳;有些奇形怪状;有些小巧玲珑;有些庞大无比。这些都使我流连忘返,甚至连背包掉了都毫不知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生物显微镜了!我曾经所见到过的显微镜都只有书本大小,而这次我看到的堪称显微镜中的“巨人”,足足有天花板那么高,它可以将观察到的生物状态记录在电脑上,并且它可以放大到几百万倍,已经是纳米单位的图像了!

 

  一个上午的游历,我受益匪浅,深圳大学里人才济济、设施先进,都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要向这些可敬的人看齐!

 

初一(7)班 陈贝怡 

 

 

 

  深圳大学是深圳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深圳人的骄傲。身为深大附中的一员,参观深大是我向往已久的事了,这个周末,我们终于一尝夙愿,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一起组团游玩深大。

 

  深圳大学占地面积广袤,虽处闹市之中,却自有一番宁静。校园里绿树成荫,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可谓是一座园林式的现代大学。校园里的建筑现代、宽敞、舒适。校园设施非常先进,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一应俱全。

 

  刚来到校园,我们就去听了一位博士生导师做的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讲座。老师和我们讲了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和新能源汽车开发和前景,让我对和环境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多了一些了解和思考。我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环保重要性,希望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同时,本次我们重点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室,我们分别参观了生物和化学两个实验室。实验室里的环境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器具丰富,摆放整齐,整个空间和氛围都透着浓浓的科技感。走进化学实验室就像走进了一个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神奇世界,让我联想到了很多电影场景,也想到了很多科学家就是从这一方天地里走出去的,走向世界,改变人类的未来。生物实验室里摆着一台台显微镜,这里的显微镜体积庞大,非常专业,大多是电子显微镜,是用电脑分析出图像,这种场景是我以前从未得见过的。和蔼可亲的学长们现场教了我们每台机器的使用方式与用途。参观完实验室我内心油然而生了一份对科学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学习知识的使命感。

 

  最后我们还去参观了海洋生物博物馆,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还有长相奇特的鱼类,让我对海洋生物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感觉受益匪浅。我内心更加热爱海洋和珍惜地球家园。

 

  参观很快就结束了,我感觉受益良多,不虚此行,也更加期待起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真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留下我属于我的青春印迹。

 

初一(7)班  孙宇涵

 

 

 

  此次研学之行,同学们一起领略了依山起伏、外海内湖、花木繁荣,时尚而不失文雅的这所大学,同时,来校园里参观、体验,也让同学们更了解深大、更能让同学们的学习更有干劲。同心同行,求知深大,拿云少年,志冲云霄!这次的深圳大学研学之旅让同学们见识到更为丰富的大学生活,也让同学们的心中有了目标:加倍学习,报考深大!这次研学活动真正达到了研而有思,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