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深圳市优秀教师朱轶:严师出高徒、温暖育英才


个人简介

 朱轶老师200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2013年调入深大附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多次担任高三毕业班英语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等。在13年的从教生涯中,多次考核优秀,曾荣获全国及深圳市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学导师、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质量优秀评卷员、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高考工作“英语学科教学先进个人”、 深圳市优质课例视频微课三等奖、学校最受欢迎教师及十佳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严肃课堂,高效为先


毫无疑问,在校园生活中,“课堂”是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我的最佳平台,而“高效”课堂正是其最佳途径。每一次走上讲台,朱老师都把“高效”作为自己的使命,而她深知这一切的前提对于一切还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就是必须落实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的基石,在单位课堂时间内,课堂效果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教师在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引导者、促进者还是组织者和管理者。

 



从孩子们一入校,朱老师就注重引导学生们形成独有的“英语课堂常规”:即课前做好一切学习资料和“状态”准备并开展各式各样的“英语热身”活动,如自我介绍、优品推荐、英语才艺秀等让学生们的身和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英语学习情境;课堂上引导学生尊重课堂,使其明白尊重课堂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他们懂得了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也学会了适时的表达自己、参与课堂,这一切就像是有着无形的“红绿灯”在指引,有条不紊却又“川流不息”;在不断的管理和监督下,同学们也明白了“课后”并不是真正的“课后”,而是重要的“英语学习常规”,会自觉按要求完成各种任务,甚至包括及时优化之前的学习表现,如背诵、听写等。高中三年,日复一日,得益于如此“高效”的课堂,朱老师所教班级的学习成效总是在同层次班级中名列前茅。


严格管理,班风为基


人们常说,“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但青春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高中生并非那般的“完美无缺”。正如张爱玲所说,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他们身上有着常见的学习焦虑、竞争心态问题,更有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团队意识等需要改良的毛病。深知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朱老师致力于通过营造良好的班风来“润物细无声”。

 


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导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她强调班级管理既要符合学生的品性,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坚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原则。通过建设“创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的班级文化,她教会学生们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鞭策自己做得更好。班级管理方面,她班严格按照校纪班规执行。全班40多个学生,有40多个不一样的性格。要做好团结的工作,必须要有坚定的规章制度做保障。每个人都明白自己该做和不该做的,才能让班级事务井然有序进行。只有班级存在颠扑不破的运行原则,学生才能对班级产生认可和信赖,才能慢慢发展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尽管有些学生总希望老师能为他开小差,或者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她依旧坚守一开始大家定下来的管理条例,耐心跟他们讲道理、分析大局。慢慢地,学生也能理解身为集体一员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很高兴能看到,朱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最终转化为他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她们班在年级活动或学校活动得奖了,学生非常有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这种活动反过来则增强了学生对班级的自信心和归属感,他们总能拧成一股绳,记得一切从班集体角度出发,严格要求做到团结,严格要求做到尽善尽美,为学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三年来,2022届1班在学校运动会、文艺表演比赛等各项集体活动中多次夺魁或者获奖,多次获得“五星级班级”。


严于律己,钻研为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朱老师深知“身教”重于“言传”,在平时的教学、班级管理、科研中,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不断前进,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同学,逐渐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对待备课、上课、课后等各教学环节,办公室里总有她精细备课、积极探究的身影;不论是怎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做到的,她不仅能做到,还要做到更好;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同学们一起拟定的“严格班规”,她也视为一份“公约”,带头遵守,不论早上多早或晚上多晚,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教室还是操场,她从未“迟到”更未“早退”——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繁重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之外,朱老师时刻铭记她为师的“己任”,即在奔涌向前的社会历史中,要永立潮头,成为“终生学习者”,她不仅仅积极完成类型各异的“继续教育”,更乐于参加各种校级、区县或市级的教研、科研活动,如去年任教高三并担任高三班主任时还利用为数不多的休息日参加了“深圳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又如在校内她积极加入“青蓝工程”等项目,主动和其他老师以及年轻教师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自己,她始终相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看着朱老师的点点滴滴,学生们被深深的感动着、影响着,时刻“力争上游”——这就是“以身为范、立德树人!”人们总以为“严格”和“温暖”是背道而驰的,但在朱老师身上,它们恰恰是相辅相成、完美融合的。




温馨课堂,寓教于乐


在“高效课堂”的保障下,朱老师深知要让孩子成为“自主学习者”就必须帮助他们成为“快乐学习者”,否则,一切的“铁纪钢律”都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13年英语教学生涯中,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欢,多次获得“最受欢迎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倡导灵活运用任务型词汇教学法、话题词汇教学法、游戏竞赛法、自主探究法、归类记忆法、例句记忆法、表达记忆法;在阅读教学中,形成了“导—读—分”的教学模式;在听说教学中,注重英语教学的口语化;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写作思路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创立分组学习法,相互比拼进步。最让朱老师骄傲的并不是学生们在各次考试中优异的成绩而是他们将“英语”真正的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不再仅仅是英语学习者,而是英语“狂热粉”——英语书法比赛中总有他们“震撼人心”的作品、英语演讲比赛中总有他们“激昂高亢”的演说、校园艺术节上总有他们“精彩绝伦”的英文配音表演、班级英语迎新会上总有他们“活泼快乐”的身姿。



温暖陪伴,英才倍出


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朱老师,对问题学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她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否则,所谓的“高徒”只能是没有灵魂的。

 


高中三年,孩子们的身心会受到很多次的冲击,从高一新生报到--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同学,在饮食、住宿等方面是极度的不适应,再到军训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从一次次大考小考的检查到一次次集体活动的挑战,从生生之间的矛盾再到亲子之间的冲突,学生真的不容易。在这时,她不断的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好后勤和思想疏导工作。因为她知道在种种现实中必须让孩子感受到那一束光,最后他们才能成为万丈光芒!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倾注持之以恒的关注和爱心,不仅积极参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在他们社会实践、军训等校外活动时她也从不缺席。


朱老师会特别在每个月选一个周日晚自习为学生举办集体生日会,家委负责买好蛋糕送到学校,她进班组织,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毕业。而学生也深深地学会了感恩,也在她生日的时候为她准备惊喜视频和生日祝福,这更加让她坚信“温暖他人”终有一天也能进行角色互换,播撒爱的种子,总有一天也能收获到学生满满的爱。

 



温柔自我,暖心他人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勇士无非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它。”而朱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勇士,她认为活着的最好态度,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自己。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不辜负每一次相遇,用心地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每时,每刻。生活中,朱老师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运动、爱旅游、爱美食…这种种对生活的热爱正是她对“温柔自我”的解读,因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被生活“温柔以待”。带着这份幸福感和内心富足感,校园里的她时时面带微笑,踩着轻快有力的步伐,传递着激昂的腔调,散发着快乐的“味道。”她是同学失意时的知心大姐姐、她也是孩子孤独时的长情陪伴、她还是学生迷茫时的明灯,她更是他们一切灰暗中的那一束光——虽然不是光芒万丈,但已足够温暖,温暖那一颗颗心!

 


13年来,朱老师就这样“严”“慈”并济的用心教书、用心育人,播撒了一个个爱的种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莘莘学子。她不仅仅是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更是一名心灵导师,她时刻铭记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教学实力开启学生智慧,满腔热情、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