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先锋898:深大附中率先开展PBL项目式学习


随着新高考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教学活动更多地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PBL项目式学习就成为了有效的实现方式。今天(0524)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在全国首开先河,开展高中阶段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高能课堂实验,来自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与高中学科教师同台授课,用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带给同学们许多惊喜。详情来听记者周明,通讯员吴晓、钟晓彤的报道。


    PBL项目式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它通过跨学科、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针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或制造出产品。

新高考越来越多地考察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如何正确应对问题并给出最优解的思路。深大附中高中部此次以“深圳缺水吗、我们怎么办”为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语数外、物化生、地理学科教师,加上深圳大学、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教授高工,接连登上讲台为同学们授课,抛出的一个一个问题,让高一年级的同学们感觉很过瘾:


(录音)“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深圳缺水吗?我们怎么办?我们就研究一下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来看一看我们可以改变哪些环节来缓解深圳缺水的问题。好,水从海中来,我们看一下能否改变第一个环节:蒸发,要改变蒸发这个环节,我们就必须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首先展开,那就是蒸发面积,除此之外呢?吹风、温度,还有空气湿度,影响蒸发的因素有这么一些,那我们能够改变什么呢?”


深大附中教学处蔡钦副主任表示,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是为了对接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所进行的课堂结构重构。

(录音)“现在不是面临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吗?在这种四新背景下面,我们期望改变育人方式,所以我们深大附中借助深圳大学资源融合高校的老师,期望学生去做一些小项目、小课题,如物理老师讲完节水的水龙头设计思路,学生可以做出一个节水水龙头,参加科创比赛,这样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现在的高考题,都是有真实的情境,比如说化学有一道实验题,做探究式实验,考查的就是他的质疑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与海洋学院研究员黎双飞充分肯定深大附中开展PBL的积极意义:

(录音)“站在我们大学老师角度来说,将大学生们接触到的研究性活动,就是将培养研究能力为主的这样一种方式在高中阶段来进行体现,目前这种PBL模式还是比较少的,但我觉得潜移默化地做下去会有成效。提前培养学生整体的科研素质,对学生的视域和知识面的拓宽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自己去主动从社会面上找知识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PBL教育对他未来大学阶段的科研实验能够形成(提供)一个很好的衔接。”


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彭世瑾愿意参与到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录音)“这种方式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 PBL可以推动高中生从多个角度将一个问题一层一层与实际相结合地去探究,可以引导孩子们更多去思考实际的需求跟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先从书本上学习的很抽象的传统学习方式,。我们技术人员很愿意出一份力,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做一些支持。”


高中生张成成和杨佳睿说,PBL项目式学习体验很有趣也很有收获:

(录音)“这个课程内容它非常丰富,有点惊讶,在一个课堂里面涉及到了大多数我们所学的学科,一个问题可以从这么多角度考虑,课程的思路是更重要的,这样一堂PBL的课,让我受到的启发很大很大。挺喜欢的,因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我们能从非常多的角度去学习这些知识,非常全面。深圳缺水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一个学科的问题,它是很多学科综合性的问题,通过这个PBL的学习,我们可以打破科目之间的边界,去更好地学习,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启发还是挺多的,受益匪浅。”


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张海银高度评价深大附中率先进行的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探索实践:

(录音)“在国内在深圳,高中阶段做这样的项目还是不多,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跟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是协调的。最近教育部出台了跨学科融合学习的文件,课程标准要求在各个学段各个学科都拿出10%的教学内容做跨学科学习的材料,也包括高中,所以深大附中在深圳的高中做这个项目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这本身就是校内外多学科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