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晶报:深圳第一所大学附中35岁啦!

晶报APP12-17 23:38

12月17日,深圳市第一所大学附中——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深大附中”)迎来了自己的35岁生日。为进一步回顾办学历史,凝心聚力促发展,深大附中举办了建校35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及庆祝大会。此外,深大附中还通过编撰校史大事记,升级校史陈列馆,拍摄校庆宣传片,出版教育教学成果集,举办校友论坛、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庆祝建校35周年。

 


 

丰富活动庆祝建校35周年

17日教育教学成果展现场,深圳市副市长郑红波,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出席活动并致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平,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范志刚、南山区委常委李威等领导出席了活动。深大附中全校师生、历任校长及教师代表、历届校友、家长通过线下线上参与活动。

 


郑红波在致辞时表示,建校35年来,深大附中从一所企业学校转制为政府公办学校,成长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稳居全市中学前列,学校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有力地带动提升了深圳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希望深大附中以建校35周年为新起点,按照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坚持服务民生,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促进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和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贡献智慧和力量。

活动现场,深大附中1999届毕业生杜非分享了在该校“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故事,他表示,三年的高中生活为后续的职业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此外,深大附中初中部云上舞蹈团、手风琴社、高中部云悦音乐剧社、器乐社及校友等分别呈现了舞蹈《行》、歌舞《在希望田野上》、诗朗诵《拿云少年》等表演,120位师生大合唱《不忘初心》,尽显师生多才多艺。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簕杜鹃童声合唱团还带来了原创合唱《小小簕杜鹃》,精彩纷呈。

 


 

践行“追梦教育”,致力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样本、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典范

深大附中源于由南油集团1986年创办的华明学校,1996年改制为大学附中,是一所由市教育局和深圳大学双重领导的市直属公办重点中学。从当初企业探索办学到如今名牌大学附中,深大附中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1999年,首届全市招生的高三毕业生便以靓丽的成绩惊艳了全市上下,被喻为“南山脚下的一匹黑马”。该届校友代表杜非在发言时用现实版的“开局是青铜,但后来练成了王者”来概括这段成长经历。深大附中凭借着优秀的教师团队,“少年心事当拿云”的精神,在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成长。学校于2003年从市一级晋升为省一级,2009年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15年实现一校两部,规模翻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深大附中初中、高中两部毕业生,双双突飞猛进,再攀新高,成为家长心中最好的中学之一。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大学附中,一流的大学附中需要一流的大学。作为最早的本土大学附中,深大附中依托深圳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享有独特的办学优势。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深大都鼓励最有实力的专家、最优秀的老师走进附中,指导学科建设,辅助学科竞赛,开设“拿云”讲座。即使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候,深圳大学也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敞开怀抱欢迎附中的师生,走进深大进行研修。深圳大学还以深大附中作为龙头学校,打造“八校三园”规模的附属教育集团,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贡献一份来自大学的力量。

 


深大附中和深圳大学创新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的模式,打造“大学附中”的深圳样本。深圳大学向深大附中开放八大资源包,助力深大附中在全市率先推出中学版“631”自主招生模式。深大附中建立双导师项目式学习机制,由深大教授及博士担任校外导师,本校教师任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科创发明和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新时代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教育局主办的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交流研讨活动在深圳举行。深大附中是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的数学和化学学科示范基地。作为活动分会场之一,深大附中承办了数学、化学两个学科的教学展示活动。在数学学科教学展示活动中,深大附中高中部教师林伟芬执教了第一节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章建跃教授认为,林伟芬的课堂教学的品位较高,课堂中集中精力解决5个关键性问题,用30分钟完成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弧度制,而且领悟了构建度量制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四基、四能落实到位,充分展现了减负、增效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深大附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

深大附中现任校长刘为基表示,在新的起点,学校要践行“追梦教育”,致力培养胸怀天下的爱国者、乐学善思的探究者、勇于批判的创新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推动学校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样本,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典范,深圳教育先行示范排头兵。

记者:王文丽

通讯员:苏进聪

编辑:叶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