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种子,
调控幼苗的生长,
引来繁花缀满枝,
瓜熟蒂落也有时,
靠的是阳光雨露,
离不开信息分子。
这是描述植物激素神奇功能的一首诗。
2020年4月24日,深圳市高中线上第九次教学教研活动在空中课堂展开。深大附中刘丹丹老师承担的《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高三二轮复习课如约上线,全市高中教师及学生共计700余人参与了线上观摩和研讨。
刘老师的这节课娓娓道来,层层深入,从高考命题方向出发,聚焦植物激素调节的高考热点与重点,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快速聚焦问题,加强学生的图文转换、图表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设计思路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氛围轻松活跃,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师生互动方面,通过问题引导,思路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课堂当中,打破了屏幕束缚。
这节课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课后,有很多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刘老师的这节课予以赞许及肯定。
专家和教师评语
本节课是模拟考和高考的热点和重点,课题名称和内容吸引了700余师生前来听课。本课从考纲要求和高考真题所考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复习植物激素的基础知识,选用曲线图题,提高学生图文转换能力;选用表格信息分析题,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达到培养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作为二轮复习课,本节课难度大,要驾驭好实属不易,但刘丹丹老师独辟蹊径,准确把脉高考方向和特点,课程设计精准、切合备考需求,创新了一节备受校内外师生欢迎的好课。
——生物正高级教师 陈伟
今天刘丹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非常精彩的高三二轮复习课。她在本节课当中不但带领学生一起巩固了教材中的五类植物激素的功能和产生部位,还结合考纲,给学生带来了新的知识(其他三类植物激素)。这样不但解决了复习课当中的枯燥,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回顾完知识后,她又引领学生走进高考真题,和学生一起探讨真题的各类考试方式和作答要求,进而解剖了高考题的考试和作答细则和要求。不但做到了为师之道的——传道授业!而且还结合各类题型(图文转换,图表分析,实验探究)授学生与渔,讲完后马上结合相应的题型进行练习,实现了讲练合一,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感”。最后,结合社会现状,使学生认清当下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精神。
——深大附中生物教研组长 涂 斌
听了刘丹丹老师的课,我感到十分意外,一位青年教师竟能把课上得如此老练,我最大的感受是刘老师把高考备考做得非常“精准高效”。
一、精准把握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强调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刘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在简要回顾植物激素调节的核心主干知识后,把重点放在了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上,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选取科学家揭示的生长素(IAA)对细胞伸长作用的原理为背景命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长素促进生长这一概念,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精准把握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文字、图表中获取信息,不仅标示出关键词,还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图文信息的转换。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实验探究中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来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注重知识的关联,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在例1的评讲中,让学生用学过解离液的作用原理,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高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精准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是以大学教授为主,在命题时,大学教师会尽可能运用其专业教学或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和知识,寻找与中学知识的结合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题方向。刘老师在复习过程中关注到了这一点,选取了例1,让学生在考前更加熟悉这一特点,这样到了考场上,碰到这种情境陌生的题,就不会慌乱,能考出好成绩。
四、精准把握学情
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不注意区分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会错误地认为植物的生命活动只受激素调节。刘老师在教学中都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些易混点、易错点,并重点进行辨析。
五、精准提升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能力
在讲完例题,都会对这道题解题思维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解题模型,让学生通过一道题,能学会一类题,达到触类旁通、跳出题海、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六、精准熟练地运用直播技术
这是一节直播课,整节课刘老师和学生都是激情满满,互动频繁高效,对学生回答,刘老师都能精准点评,效果明显。
——宝安中学高三备课组长(“生物铭师堂”堂主) 甘太祥
4月24日,本人听了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刘丹丹老师的市级在线高考二轮复习研讨课《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刘老师授课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本节课从考情分析入手,强调植物激素调节教材中所占篇幅虽然小,但一向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重视;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基础知识;接着从“图文转换”、“图表分析”和“实验探究”等三个环节,重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整节课环环相扣,流畅而有深度,是一节非常优秀的二轮复习备考课,亮点有很多,下面重点谈三个:
第一、基础知识回顾恰到好处
在回顾基础知识时,二轮复习重在知识网络结构的建立,对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关系要做到恰到好处的归纳、整理、加工和比较,说白了要就要学会融会贯通;而一轮复习重在对知识点地毯式扫描。对于二轮复习,不少老师如果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回顾上的话,不小心就把二轮复习上成了一轮复习。刘老师这节课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我认为是做到恰到好处,她图文并茂地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比较、归纳的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样做既能看到知识的全貌又有比较分析,比较节约时间,效果也不错。
第二、“易错警示”减少失误
高考生物,有不少的考题是涉及到概念辨析和易错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利用自己多年的积累,在复习基础知识时,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和易错点提出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提升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能力,从而在考试过程中减少失误。在这方面,刘老师的课处理得很好,比如,本节课提出两个概念辨析: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三、能力提升有妙招
二轮复习,除了建立立体而完善的知识网络,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提升“关键能力”。有哪些关键能力?我们的高考生物考纲里列了四大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一定是能力立意。那怎样提升学生的能力?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呈现了妙招,下面举例说明。
1. 以“IAA)促进细胞的伸长”的生理过程图解例题培养“图文转换”能力
这道题考查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如何解决这类题,刘老师的一句“我们在做这种情景题的时候,其实有相应的做题技巧,题目问什么,我们就从题干或图片中去找相应的问题的答案。”,相信能点开很多考生的思路。也就是过程类的题,找好相应过程的起点,然后顺藤摸瓜,去寻找相应的答案,是比较容易突破的。
2. 以“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坐标图例题来提升“图表分析”能力
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对于这类题,刘老师提一个解题关键: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找出相应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中得出结论。这个提法如果学会了,我觉得很管用。
3. 以典型高考题阐明“植物激素调节的研究方法”,从而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本节课中,刘老师节选了2012年北京高考生物29题和2019年全国I卷29题,引导学生在解答这两道实验探究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植物激素调节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分组:常态对照、减法实验(-)、加法实验(+)。目的增强说服力。
二、实验技术应用:把不可见的过程转为可观察检测的现象
1.切除结构或阻断运输(-)
2.施加外源激素(+)
3.转基因技术:T-DNA插入突变——失活突变(-)
过表达突变(+)
4.示踪技术:同位素示踪、荧光示踪
刘老师的课亮点还有很多,在这不一一列举。总之,这是一节高效而有思维高度的二轮复习示范课,感谢刘老师的动情演绎。
——省级骨干教师,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生物科组长 陈兴华
学生感言
作为刘丹丹老师的学生,我想我是有资格衷心赞美这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刘老师集美貌与智慧一体,而这节线上生物课也同样给在线的同学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刘丹丹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声,同学们迅速的被带入“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实验设计”这一微课题创造的情景之中。虽然线上教学无法一睹老师的容貌,但仍可从俏皮的语音语调中一窥芳容。除此之外,博学多识的谈吐是最吸引人的。刘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都会收到大家踊跃而热情的留言,引发一波讨论的热潮。在刘老师的巧妙点拨中,关于实验设计的难题被抽丝剥茧,层层离析,最后仅剩下解题的关键之处,真可称得上是解题界的神射手,箭无虚发,势如破竹。最重要的是,老师还可以从浅显的问题中逐步挖掘,对题目进行由表及里的剖析,再加上强征博引的拓展,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新题型的解题夯实基础。感谢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有趣又充满知识的复习课!
——高三(1)班 吴文雄
此次公开课,美丽并且富有才华的刘丹丹老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了植物激素在高考中的考向,之后将基本考点和重点提取出来,帮助我们整合和记忆,让我重温了本单元的知识点。接下来的植物激素习题讲解更是让我收获颇多,丹丹老师教导我们如何正确的答题,不走弯路,跳过出题老师设下的陷阱,如何将一道题准确规范表达......当然,这节课还有另一个小专题,实验探究题,丹丹老师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题干理顺研究思路,如何运用“五步法”模型解题。这次生物课,真是让我收获良多,感谢丹丹老师的辛勤付出,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又有趣的生物课!
——高三(2)班 叶泓妤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刘丹丹老师的课后,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我对植物激素又有一个新的认识。刘丹丹老师基于高考的趋势与形式,展开《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的讲解,将其分为四个板块,对知识点进行完全梳理和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逐一分析,并将各个部分的易错点与解题关键道出,让我弥补了许多漏洞并熟知技巧。课上刘丹丹老师注重我们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把握适当节奏,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同学们的积极回应,构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同学对植物激素的理解更加深入。
——高三(3)班 吴东晟
丹丹老师此次课堂针对于图文转换题如何分析,一堂课分为四个模块,层层深入,时间规划把握精准,使课堂得到高效利用。老师语速恰当,课程推进有条不紊,融合讲解与互动,带领同学们从感悟到理解再到运用,将高考中的一大难点题型抽丝剥茧,使同学们能把从“植物激素类图文转换题”中学习到的做题技巧应用到其他此类题型上,由小见大,一堂课下来受益匪浅。丹丹老师也擅长鼓励同学,还额外让我明白,事实上生物的基础知识大家都是了解的,所以在此阶段,做题,首先不要怕它。由此足以见得老师确实在此方面下足功夫,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强烈的个人教学风格。
——高三(4)班 朱雅佳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是因为知识点很难,而是知识点有点细碎而且实验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老师您用表格的形式将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进行对比,并且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这样我对相关知识更加深刻。这节课一大重点在对图文转换以及对图表分析,能让我更加注意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和懂得图中信息如何转换。虽然是一次线上公开课,但感觉我和您还是在面对面进行交流,没有丝毫的陌生与阻隔。上完这堂课,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对生物更感兴趣,感觉找到了“套路”,这样的课堂谁不爱呢?谢谢老师!
——高三(4)班 卢昀萱
这次听完丹丹老师生动有趣的《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我受益匪浅。此次课老师仍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解,开头梳理过去所学有关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和相互之间关系的讲课方式,是适合身为高三的我们高效和准确。图文和图表题总是占生物分数中的大部分,丹丹老师以题为例,依照课堂上我们回应的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分析,将难题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了图文题的谜团。紧扣高考命题分析的部分,宛若画龙点睛的存在,给我们敲醒警钟,我们也更加珍惜从这堂课中所得的经验。上课积极的表现,对下次公开课的期待都是我们对老师课堂喜爱的表现。期待丹丹下堂课啊。
——高三(6)班 胡雅茜
这次的公开课上,丹丹老师详细分享了一些针对信息题的答题技巧及方法。从出题人的角度,带着我们去分析题干,从关键字眼着手进行答题。其中有一些关键点,确实是我曾经答题时候所忽视的。做题太快、看题太快,经常是我失分的原因。这次公开课上,我学习到如何快速又有效的找到题眼,在不影响做题进度的情况提高分数,原来一直觉得有所欠缺的地方也变的清晰。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互动也特别有趣,大家集思广益,从答题人的角度,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混淆的一些考点,让我受益颇丰。期待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技巧在生物学习上更上一层楼,最后表扬丹丹,爱你爱你爱你!
——高三(7)班 欧阳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