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记深大附中周后来老师线上数学公开课



3月10日,深大附中周后来老师通过网络平台,为上百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听课师生上了一堂图文并茂又深入浅出的网络公开课——《1.2应用举例》。


周后来老师,中学高级教师,深大附中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深大附中数学学科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专家培养对象,2004年国家级高中新课程研修学科骨干教师。曾获2019年广东省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活动二等奖、深圳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二等奖,主持国家级课题《智慧教室环境下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研究》,2017年广东省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课例被评为优秀,多次担任智慧课堂观摩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

周老师的这一节课基于解三角形知识,源于生活中的距离和高度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高于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高度的实际问题;掌握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培养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周老师将实际应用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将距离问题总结为三种类型:两点间可视但不可到达、两点间不可视又不可到达、两点均不可到达的距离问题;将高度问题归结为求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再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每个类型题的最后都配以总结升华,最后给出正弦、余弦定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的一般步骤:分析、建模、求解、检验,回归主题。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数学是枯燥的、是无味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在周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堂,你会感觉到数学是活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很多数学问题通过动态图形呈现在你的眼前,五颜六色的线像会跳动的音符,再配上周老师的幽默风趣的引导,让人不觉打开任督二脉,通畅了数学思维,瞬间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教师感想:

听了很多次周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成长。今天又有幸听到周老师的名优课《1.2应用举例》的第一课时,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距离和高度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周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以例题为导向,总结了四种常见的应用题型。周老师上课喜欢不断的抛给学生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当思维的火花不断的碰撞,最后得到精华部分也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周老师对重要的知识点和学生的难点做了深度的剖析,通过学生举手发言,与学生互动;通过学生的回答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直击主题。不愧是年年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周老师,他的课值得我们年轻教师一直学习。

——深大附中数学老师李思雨

 

名师何处觅?身边咫尺地。今天周老师为我们讲授的一堂数学课,让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学生点亮了起航明灯,让我本人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受益匪浅,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犹如醍醐灌顶。

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周老师的综合专业能力:语言精炼有力,表达有条不紊;教学环环相扣,思路连贯完整;互动活泼有趣,学生积极活跃。周老师游刃有余地驾驭着每一个细节,不断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例如通过对学生不断提问:“题目中为什么要给出这些已知条件”,“如何测量数据”,“如何求解”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研究对象,运用数学图形、符号表达题意,建立模型并求解。这些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解题能力,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走进数学世界,充分感受到数学魅力。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要求。

很荣幸能学习到如此精彩的一堂数学课,一节课时间太短,有太多教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学习。学习周老师课堂上以身作则,以才授人,立德树人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想。学习对数学问题探究、课堂上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思考问题时间把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数学情景问题的创设、讲与练、交流与思考等等方面。这将成为我今后教学探索的重点。

——深大附中数学教师林品吟

 

 

当我在听课时,我朋友在旁边忙自己的事情,课上完了后,他问我刚是哪位老师呢,我说是我们周老师。他说,我就应好好学学你。他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内容,但觉得你讲得清晰有条理。他叫我像你那样讲课,放慢语速,多和学生互动。

——深大附中数学老师刘剑

 

 

学生感想:

讲解生动形象,课堂充满活力,和同学们积极互动,有例题随时巩固知识点,引导同学自主思考。

 ———高一1班张亦欣

周老师热情饱满,秉持着把教育的爱化成每一堂课的细心教导,在公开课上学习,我们不仅能受益匪浅,还能从老师的言语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性拓展的训练。

 ———陈傲

上次数学课感觉老师有点紧张。/斜眼笑/斜眼笑,但讲的还是很好,很有逻辑。以后每节课前都可以先把要讲的内容预告一下,(无论是讲新课还是习题)我就能先预习下,偶尔老师跳步也跟得上。 

———文璐

周老师的课永远是生动有趣且充满激情的,他总会一步一步的引导你走向答案,告诉我们一题多解的重要性,让我们掌握各式各样的解题技巧,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

———王钰敏

 

撰稿人:李思雨